陕西省商务厅  新浪微博  腾讯微博 商城 下载
当前位置: 主页 > 陕菜书籍 >

点心问世于唐代(上)

时间:2017-04-14 14:01来源:中国陕菜网 作者:王子辉 点击:
“点心”一词源于千余年前的唐代,孙頠《幻异志·板桥三娘子》载:“三娘子先起点灯,置新作烧饼于食床上,与客点心。”刘崇远《金华子》中亦有郑傪为江淮留守后,家人备夫人晨馔于侧。夫人顾其弟曰:“治妆未毕,尔可且点心。”显然,这两处的“点心”都是

    “点心”一词源于千余年前的唐代,孙頠《幻异志·板桥三娘子》载:“三娘子先起点灯,置新作烧饼于食床上,与客点心。”刘崇远《金华子》中亦有郑傪为江淮留守后,家人备夫人晨馔于侧。夫人顾其弟曰:“治妆未毕,尔可且点心。”显然,这两处的“点心”都是动词,它是由南北朝的“小食”演化而来的。《搜神记》中有:“管辂谓赵颜曰:‘吾卯日小食必至君家’。”这里的小食,亦是动词。现在北京话里的“点心”,可重叠成“点点心”,也证明它原来是动词。

    “点心”一词初始虽为动词,可它却反映了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。众所周知,饮食烹调有两个基本目的,一是果腹维持生命,二是品尝享受。最早的饮馔熟食是以果腹维持生命为主,虽然品味也在其中,可毕竟居于次要地位。随着人类物质生活的充裕和精神文明的发达,果腹维持生命逐渐变成一种低级要求,而品味享受则成了高标准。“点心”始言及心。食物由果腹到口尝,再到点补动心,显然是把饮食烹调的目的又提高了一步。既然如此,这就要求点心的量要少,质要高,做法更为精致。由此可知,点心的出现,实为中国饮食文化史上又一新的突破。

    “点心”一词由动词转化为名词当在宋代。周密《癸辛杂识》有:“闻卿健啖,朕欲作小点心相请,如何?”王明清《挥尘录》中亦有:“童贯谓贾谠云:‘匆匆未能小歀,翌午朝退,幸见过点心’。”吴自牧《梦粱录》中还有“市食点心,四时皆有”。这都说明从宋代以来,“点心”已是人们普遍沿用的食品名称了。

(责任编辑:紫萱)
顶一下
(1)
100%
踩一下
(0)
0%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