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烧尾”这一名称的来源有三说:一说虎变成人,尾巴难办,必须烧掉其尾;二说新羊初入羊群,因受群羊触犯而不安,要烧掉新羊的尾巴,它才能安静下来;三说鱼跃龙门,有天火烧掉鱼尾,鱼即化为真龙。唐朝当时流行的说法是:得到提拔或中进士,相当于鲤鱼跳龙门。鲤鱼跳过龙门后,天上会有火焰将其尾巴烧掉,使之改变新颜。所以,为宴席取名“烧尾”,意在象征前程远大,官运亨通。唐代士子登科、荣进及迁除,好友同僚前来慰贺,必须请一顿饭,款待的盛宴置酒馔、音乐,谓之“烧尾”。尚有明代陈绛《辨物小志》记:“唐自中宗朝,大臣初拜官,例献食于天子,名曰烧尾”。可见“烧尾宴”,一种是在官场同僚间举行的,一种是由大臣敬奉皇上的。
据史料记载,唐中宗(公元705—710年)时的景龙三年,即公元709年官拜尚书令(相当于宰相职位),为了“谢主隆恩”,感恩皇上提拔,便在自己的家中设“烧尾宴”宴请了皇帝唐中宗李显,成为唐朝最著名的一次“烧尾宴”。当时中宗皇帝吃完后,回宫两天没吃饭,对韦巨源家的佳肴念念不忘,还有提拔重用韦巨源的意思。在那次宴会上一共出现了上百道菜,肴馔丰美,世所罕见。现在流传下来的这次“烧尾宴”食单(就是菜谱)不全,只留下了58种菜点的名称及少量后人的注文。“烧尾宴食单”上的最后一个菜品,便是“汤浴绣丸”(肉糜治隐卵花)。古代“汤浴绣丸”的制作相对简约一些,就是把剁得极碎的猪肉末及熟鸡蛋合在一起,捏成丸子,放入高汤中汆制而成。因红色的肉与白、黄两色熟鸡蛋粒间杂,如彩色绣球,上席时大碗宽汤中绣丸如浴,故名“汤浴绣丸”。
让大唐长安“烧尾宴”得以出名并被记载流传下来的这位官至宰相的韦巨源大人,可是一位地道正宗的陕西西安人呢!韦巨源(631年-710年),京兆万年(今陕西西安长安区)人。当时西安叫京兆府,下辖多个县,长安和万年是京兆府的两个县,长安县与万年县以皇城朱雀街为界,街西五十四坊属长安县,街东五十四坊属万年县。长安人韦巨源以门荫入仕,历任司宾少卿、司府卿、文昌右丞、文昌左丞、户部尚书、刑部尚书、工部尚书、吏部尚书、礼部尚书等职。他在武后、中宗年间,先后四次被拜为宰相,官至尚书左仆射、尚书令,爵封舒国公。后以宗亲之谊,成为韦皇后的心腹党羽。韦巨源是北周大司空韦孝宽的玄孙,唐中宗李显第二任皇后韦皇后的族兄。这韦皇后,就是大家或熟知或陌生的永泰公主、永寿公主、长宁公主、安乐公主、邵王李重润的生母,实际就是武则天的亲孙女、亲孙子。
▲大唐博相府名菜:汤峪绣丸
在景云(后改为“唐隆”)元年(710年),临淄王李隆基等人策划发动的政变(史称“唐隆政变”)中,韦后被杀于宫中,并被追贬为庶人,称韦庶人,葬以一品之礼。韦巨源也在政变中被乱兵杀死,终年八十岁,睿宗即位后追赠荆州大都督,谥号昭。可见数千年来,这朝廷“宫务员”大官,也不是好当的,伴君如伴虎,是把自己的脑袋别在裤腰带上,随时都有掉脑袋的可能!被别人灭你的“灯”后,不仅高端陕菜吃不成了,就连中端、低端、超低端陕菜(原料为糠和树皮树叶等)也吃不上咧!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