荞面碗坨,在陕北是很普遍的一种民间食品。差不多每个县的市镇上,都有饭店或小吃摊点叫卖。老百姓更是家家户户自己做了吃。这原因,大约首先是陕北普遍生产荞麦,陕北老百姓在千百年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,不断地摸索着粗粮细作的方法,荞面碗坨在诸多的荞面食品中,有着鲜明的特色,筋软耐嚼,香醇可口,百吃不厌,常吃常新。
《陕西烹饪大典》有专门条目介绍这种食品,不过那名称是“陕北荞面碗团”。该条目说“制法有两种:荞麦面制法。将荞面用温水和成面团,放入盆内,然后用手蘸水反复揉搓,揉匀后再蘸水揉搓,直到拽起能吊成线时,舀入碗中,上笼蒸熟,取出后在凉水中冰凉。荞麦糁子制法。将荞麦糁子放入盆内,洒凉水少许,浸渗约十分钟,倒在案上擀成茸,再放入盆内,逐渐加入凉水,用拳头搋成糊状,用细箩过滤(面糊稀稠以能挂在勺子上为度),倒入碗内,入笼旺火蒸十分钟,用筷子搅动几下,再蒸十分钟左右即熟,出笼晾凉。食用时用刀将碗团切成长薄片,盛入碗内,调入用麻籽油炒过的葱花及芝麻酱、生姜米、精盐、酱油、食醋、芥末、蒜泥、油泼辣子。如加点麻辣羊肝味道更佳。”
我在子长县访问过一家荞面碗坨的经营者,他叫马和平,原籍绥德县,五十岁了,做荞面碗坨生意多年。他说,这荞面碗坨的手艺,是从绥德带到子长来的。子长县属延安市管辖,在陕北,较为靠南一点,而绥德县则属榆林市管辖,更加靠北,所以,也可以认为,越是往北,荞面碗坨越普遍。这和越往北越适宜于生产荞麦相一致。 |